购彩中心

 

预约挂号电话

010-59313313

不孕不育诊疗项目

大龄女性怀孕不易?做好这几点,提高备孕 “ 命中率 ”

发布时间:2021-08-02    来源:北京华博医院

  随着时代的发展,近几年新生人口开始出现大幅度下跌,为此生育政策从一胎到二胎,再到今年5月份的三胎政策。越来越多的夫妻选择晚婚晚育,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备孕计划呢?

  无可奈何花落去,五七——是个分界线,所以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21到35岁,巅峰年龄是28岁。之后开始走下坡路了。所以有生育意愿的女性朋友一定要合理规划生育年龄。

  那么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要怎么办呢?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,首先来了解高龄怀孕的风险,

  高龄怀孕面临着:

  1、难受孕虽然各项检查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,但就是怀不上。

  2.自然流产随着年龄的增大,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升高;

  3.妊娠期并发症高龄妈妈在孕期可能有更高的几率发生妊娠高血压、妊娠糖尿病等并发症,而且同样是年龄越大,风险越大。

  4.畸形年龄越大,胎儿的出生缺陷率会越高,像唐氏儿等先天性染色体疾病的发生率,随孕妇年龄的增加而迅速增加,在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中,发生率为1%-2%。

  5.早产、难产高龄产妇早产、难产、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的发生率,也都明显多于年轻孕产妇。

北京华博医院正规吗

  所以,高龄孕产妇一定要做好排查,有问题尽早发现尽早解决。

  1.排查胚胎停育

  高龄孕妇由于卵巢功能的减退和卵泡质量的下降,出现胚胎停育的概率会大一些。孕早期一旦出现持续的腹痛和阴道出血,一定要重视;及时抽血检查HCG和孕酮是否达标,如果HCG上升不佳或孕酮持续低,要定期进行B超检查,确保及时掌握胚胎发育情况。

  2.排查畸形儿

  高龄孕妇的卵子质量相对年轻时可能有所下降,生出畸形儿的概率也会相对较高,要重视排畸检查。

  NT(孕11~13周):做个B超,测一下胎宝宝颈背部的皮下积液厚度,如果NT增厚,需要警惕胎儿染色体异常和畸形。

  无创(孕12~22周)或羊水穿刺(孕16~22周):对于高龄孕妇,一般可以不做唐氏筛查,建议直接做无创或羊水穿刺,排查胎儿染色体畸形。

  大排畸(孕20~24周):在怀孕20-24周做四维超声检查,这个时候的胎儿最为活跃,羊水也比较多,胎儿不大不小,正好在羊水中可以随意转身,便于B超从各种角度观察胎儿结构。畸形筛查包括胎儿各系统,如颅骨、四肢、脊柱、心脏等,还包括胎儿生长发育等。通过这项检查,了解胎儿是否存在“大的结构缺陷”。

  小排畸(孕32周左右):这一次的彩超检查,查的比较详细,主要是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,以及胎儿是否存在“小的结构缺陷”,也有人说小排畸是对大排畸检查的一种补充。

  3.排查妊娠期糖尿病、高血压等

  高龄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。在孕24~28周,记得要去做排查妊娠期糖尿病的检查——糖耐量检查。

  高龄孕妇(尤其是大于40岁)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显著升高。在怀孕期间,尤其是孕20周以后,要留意以下这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症状:头晕、水肿、突然恶心呕吐、持续的右上腹疼痛等,一旦出现立即就医。

  同时高龄孕妇要及时产检,加强监测;合理饮食,健康作息;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…

  无论如何,与年轻的产妇对比,高龄怀孕风险都会相对增高;不过目前医疗条件提升了很多,大部分的高龄妈妈做足准备,还是可以正常怀孕分娩,也不必过度紧张。

  然而当今社会,即使在最佳生育年龄之际,怀孕似乎也成了一件难事…究其原因无非是——

  1、过度肥胖,肥胖会破坏女性内分泌,也会阻碍排卵,还会引发各种健康问题;但是盲目减肥有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、月经周期失调、排卵停止,过度节食所带来的营养不均衡、微量元素严重缺乏也会影响到生育能力;

  2、精神压力过大,正值生育年龄的女性,如果环境改变、情绪波动、长期处于极大的压力下,就容易发生内分泌紊乱、月经也就开始紊乱甚至变成无月经,不排卵,影响女性怀孕;

  3、生活不规律,老是熬夜,女性经常加班、熬夜、生活不规律,有些女性长期到12以后睡觉,长期熬夜造成身体很多机能损伤,比如卵子质量不佳、身体素质下降等,造成怀不上孩子;

  4、人工流产,流产的次数与发生不孕的几率成正比,多次人工流产易导致盆腔附件炎,输卵管发炎后堵塞,发生不孕……

  由于现代女性不仅属于家庭更属于社会,学业压力、工作压力以及家庭压力导致生育意愿下降、生育率下降、不孕不育发病率增高、出生缺陷升高及老龄人口增加,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。

(CL)

热门搜索

友情链接

医院地址:北京市南三环东铁营桥往南300米
健康热线:010-59313313
门诊时间:08:00-17:00(全年无假日医院)
版权所有:北京华博医院
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444号
(京)医广【2021】第02-10-0184号
特别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
Copyright©2010-2021 All rights reserved